■ 90周歲的蔣玉華老人(右一)正在為弟弟整理衣服 本報記者 陳意俊 攝本報記者 左妍 通訊員 賈佳
  為了婆婆和丈夫離世前的囑托,家住松江洞涇鎮的90歲老人蔣玉華多年來不離不棄、悉心照料三個病殘的小叔子,把他們當做自己的親弟弟看待。沒有血親關係,也不求任何回報,長嫂如母勝似母,蔣玉華用自己的朴實行動,詮釋著人間真情。
  為照顧小叔搬家
  近日,記者走進蔣玉華位於洞涇鎮海欣城小區的家中。和她同住的,還有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十一弟,74歲的李衍漢,以及多年來癱坐在輪椅上的三弟,86歲的李松年。
  蔣玉華坐在縫紉機前飛針走線,為弟弟縫補衣裳。“因為十一弟的腰圍比普通人大很多,難買到合適的衣褲,所以買回來的總要再加工下才好穿。”說話間,記者驚訝地發現,蔣玉華雖已到了耄耋之年,但精神矍鑠,耳聰目明,說話毫不含糊。和她聊天過程中,家庭生活的畫捲也徐徐展開……
  蔣玉華於1952年嫁給丈夫李衍坡,剛過門不久,九弟李衍灝和十一弟李衍漢就相繼患上精神分裂症。當時,他們的生活由母親照料,三弟李松年為了專心照顧兩人一直未婚。那時,蔣玉華住得離婆家近,她時常去為婆婆“搭把手”,幫忙照料小叔子。上世紀90年代,婆婆離世,蔣玉華主動承擔起照顧弟弟們的責任,至今已有20載。
  雖說家住得近,可不在眼皮底下照看,蔣玉華還是覺得不放心。9年前,她和丈夫做出了一個決定:搬家,與3個小叔子同住。於是,一家子從市中心遷入松江洞涇。不久,三弟李松年就在一次意外中骨折,落下了腿部殘疾,要靠輪椅才能行動。丈夫李衍坡身體也一直不好,照顧四兄弟的衣食起居就成了蔣玉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。
  “3年前,我哥過世,嫂嫂卻一如既往對我們好。”李衍漢說,一家人繼續著不分家的傳統,蔣玉華每天背著十多斤的菜回家,做飯、鋪床、洗衣,把家打掃得整潔溫馨。有一次,蔣玉華買菜途中摔了一跤,腳骨折了。強忍著疼痛,她依舊在家裡忙前忙後,管這管那。在外人看來,一個高齡的嫂嫂要照顧三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小叔,這樣的擔子似乎有些沉重。不過,蔣玉華卻認為這件事很平常。“他們都是我的弟弟,我最親的家人。”
  為犯病九弟奔走
  在家裡,小到壞了無人修理的燈泡,大到三位弟弟看病複診,蔣玉華都要操心。從前,九弟李衍灝病情反覆發作,厲害的時候天天往外亂跑,一度鬧著要“跳樓”。蔣玉華把他當孩子一樣對待,耐心地和他說話,監督他吃藥。
  一天,李衍灝突然拒絕服藥,把自己關在房間里。蔣玉華急在心裡,常常夜不能寐。“九弟那時夏天穿著棉襖吹電風扇,半夜偷偷出來吃光家裡所有食物,又不肯洗澡……”蔣玉華說,她花更多時間照看他的動向,擔心他再出意外。然而,自己年事已高,難免力不從心,雖然不舍,但考慮再三後還是將他送到了區精神衛生中心接受治療。去年,李衍灝兩次在院中突發肺病,接到醫生的電話通知,蔣玉華又奔波於辦理各種轉院手續。
  (下轉A2版)(上接第1版)
  現在,蔣玉華仍然每周去看李衍灝,並帶上他最愛吃的蛋糕。其實,去看一次九弟是那麼不容易:換乘兩次公交,一個半小時顛簸。兩個月前,李衍灝80周歲生日,蔣玉華帶著李衍漢,在居委幹部的陪同下,為李衍灝過了一個熱鬧的生日。李衍灝很開心,只是臨別時,又突然顯得落寞起來。“他捨不得我們。”蔣玉華說。
  守護全家的幸福
  十一弟李衍漢有些不同,他堅持服藥,病情控制得不錯。他喜歡讀書看報,每次看到好的文章,就主動要念給嫂嫂聽,蔣玉華很樂於做個忠實聽眾,這樣的陪伴讓李衍漢的病情好轉了許多,性格也不再像從前那樣自閉。
  “李衍漢還很會關心人呢。”蔣玉華說,李衍漢可以與蔣玉華一同照顧坐在輪椅上的哥哥李松年,還會在蔣玉華生病時,端水送藥,主動料理家務。
  不過,李衍漢服用的藥物相對特殊,普通醫院很難配到。每隔三個月,蔣玉華都要換乘兩部公交車,從洞涇趕往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,為李衍漢取一次配方藥。8年來,這件事也仍然由蔣玉華一人包攬。“有嫂嫂,是全家人的福氣。”李衍漢說。
  為了讓弟弟們學著更好照顧自己,蔣玉華會為他們“分配”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。李松年可以坐在輪椅上,一手拿拖把或者掃把,轉著圈打掃房間;李衍漢也學會了做一些簡單的飯菜。有時,三人一同聽報、讀報,還不時地展開“小組討論”。晚年生活,平靜而知足。在記者面前,這位頭髮花白、有些瘦小的老太太始終面帶微笑,樂觀中透著可愛。
  蔣玉華說,在當地居委會的幫助下,洞涇敬老院為她申請了居家養老和助老送餐服務,讓她的負擔輕了不少。這些年,很多人都勸她把小叔子送去養老院,但她拒絕了。嘴上說著“居家養老更舒適”,但其實她心裡清楚,她是要堅守當年對婆婆、丈夫的承諾,堅守家和萬事興的信念,全家都幸福,就是她最大的夢想。  (原標題:叫一聲“嫂嫂” 擔一肩金諾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j33jjffw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